您的浏览器太旧了,请更新您的浏览器X

消化

[肿瘤资讯] 时隔4年,2017版中国胃肠间质瘤专家共识出炉。在今年的CSCO大会上,专门设置了共识解读的分会场供大家学习了解。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我们首次将中国GIST共识发表在国际期刊上,那么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制定新版共识的背景和初衷是怎样的?有哪些更新要点,又将对临床实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此我们有幸邀请到沈琳教授、李健教授和曹晖教授为大家解读并分享指南更新背后的故事

[生物谷]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证实胆管上皮细胞(cholangiocyte, epithelial bile duct cell)在肝脏再生中的作用。

[医脉通] 2017年6月,日本胃肠病学会(JSGE)发布了ERCP后胰腺炎管理指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胰腺和胆道疾病,ERCP术后胰腺炎是其并发症,本文主要针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诊断、预后因素,治疗以及预防等相关问题提出实践建议。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是通过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确诊的一种癌前疾病。随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临床中诊断为胃LGIN的患者也逐渐增加。

[中华外科杂志]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是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或辅助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目前最复杂的腹腔镜手术之一。第1例LPD报道于1994年,我国学者在2002年首次开展。

[生物谷]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直肠、结肠等肠道组织中发生一种特发性炎性疾病,IBD包括我们常说的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炎性肠病(IBD)逐渐成为全球人群必须面对的共同健康问题,而且该病在亚洲等地区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如今在IBD的治疗上研究人员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科学网] 5月8日,国际顶级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临床肝胆病杂志]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患病率约为10%~25%,其患病率随肝硬化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PVT患病率为1%,而等待肝移植人群中PVT患病率高达8%~25%。

[生物 360] 根据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肠道细胞的自然生命周期对于保持肠道中的稳定状况至关重要。 这些发现可能为开发炎症性肠病(IBD)和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新疗法提供思路。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上。

[生物谷] 小肠干细胞是保持肠道健康和正常功能的动力源泉,但是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的新研究表明这些细胞也会随人类一同衰老逐渐失去再生能力。

[医药魔方]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表现为严重的肝脏脂肪堆积和炎症反应,常常伴有纤维化和代谢紊乱,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肝硬化和肝癌。

[临床荟萃] 2016年国内外胃肠病学相关学会制订或更新了诸多指南及共识意见,涉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消化道肿瘤、消化内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胆胰疾患等诸多领域,这些指南和共

[梅斯医学]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慢性特发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这两种疾病是由肠道壁炎症构成——导致肠道发炎,肿胀或溃疡进展。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及其结果是不同的。

[生物谷] 2017年2月15-18日,欧洲克罗恩和结肠炎组织(ECCO)2017年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根据一项大型发表在会议上的队列研究显示,相比于普通人群,严重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急性动脉事件风险更高,克罗恩病年轻患者似乎处在最高相对风险中。

[中华消化杂志]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1000种以上的细菌,其总数接近于1×1013~1×1014CFU。肠道内的大部分细菌定植于人体结肠内,其中每克肠内容物细菌含量高达1×1012CFU。肠道的微生态系统是机体最庞大和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对宿主的健康与营养起重要作用,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

[生物谷]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铜电极和锌电极从胃酸中收集能量的可服用设备(ingestible device),即一种可服用的电子胶囊。鉴于猪的胃肠道类似于人,他们在猪模式系统中测试了这种电子胶囊。他们发现它能够在猪体内长达一周地从胃酸中收集能量。

[MedSci梅斯] 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正在迅速成为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移植适应症的首要原因之一。除了通过饮食和运动改变生活方式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批准的针对NASH/NAFLD的治疗。虽然减肥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实现和维持。相反,减肥手术可以改善与NAFLD相关的代谢状况,并已被证明可改善肝脏组织学。

[生物探索] 11月2日,最新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文章将炎症与一种基本的生物学过程——自噬关联起来,并构建了一种新关系,用于防治包括结肠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肠道疾病。

[医学之声] MDT是当下医界的流行词,国内医学教育培养的是高精尖的专科医师而非全科医师,但人体是一个整体,疾病错综复杂,这就使得多学科合作迫在眉睫。

[生物谷]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多能性干细胞部门主任Jim Wells博士及其团队在培养皿中利用多能性干细胞培育出产生胃酸和消化酶的人胃底(stomach fundus)组织。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nt/β-catenin promotes gastric fundus specification in mice and humans”。这项研究是在Wells团队培育出胃部的激素产生区域(即胃窦)两年后开展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