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太旧了,请更新您的浏览器X

检验

让医护一头雾水的“标本溶血,结果仅供参考! ”

来源:检验视界网   日期:2016-11-14   
在临床检验中,溶血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工作中遇到不合格的溶血标本,我们检验人员总会在该标本的检验报告末端加上一句话:标本溶血,结果仅供参考!区区十个字,却引发了临床医生和护士诸多的疑问,如“标本溶血会影响哪些结果?”“明明抽血很顺利,为什么还是溶血?”“怎样才能避免溶血?”等等。下面,我们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在临床检验中,溶血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工作中遇到不合格的溶血标本,我们检验人员总会在该标本的检验报告末端加上一句话:标本溶血,结果仅供参考!区区十个字,却引发了临床医生和护士诸多的疑问,如“标本溶血会影响哪些结果?”“明明抽血很顺利,为什么还是溶血?”“怎样才能避免溶血?”等等。下面,我们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先了解一下溶血影响检测结果的机制:第一,溶血后血细胞内高浓度组分逸出,使血浆分析物浓度增加;第二,溶血可干扰比色测定,尤其是利用蓝色光谱的测定;第三,血红蛋白可与某些化学试剂起反应,干扰测量结果,使结果增高或降低。那么,溶血会影响哪些检测项目?

    在生化检测方面,溶血可以使红细胞内钾离子、ALT、AST、LDH、ACP、LDH、HBDH等逸出,使测定结果高出数倍乃至数百倍。采用双缩脲法测定的总蛋白,苦味酸法测定的血或尿肌酐、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或乙酰丙醇显色法测定的甘油三酯、二乙酰-圬法或脲酶法测定的血清尿素氮、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的载脂蛋白A、B等指标由于溶血的干扰和影响可使测定结果偏高。采用改良J-G法测定的血清胆红素、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的血糖等在溶血的影响下,检测出的结果偏低。

    在ELISA试验方面,当Hb<20g/L时,溶血对HBsAg影响不大;当Hb>20g/L时,可导致假阳性。对于血常规,标本溶血使RBC计数降低,且溶血越严重,RBC计数降低越明显;溶血可使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对WBC计数无影响;溶血还使得血小板计数升高。在凝血检测方面,溶血具有与血小板第Ⅲ因子相似的凝血活性,使PT、APTT值缩短。

    因此,标本溶血会降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对疾病的诊断。本着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医护人员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和严格的质量意识,最大程度避免标本溶血。那么,标本溶血由哪些原因造成?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总的来说,溶血原因有五大方面:1、患者本身因素。若患者有自身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时,抽出的血液可能已为溶血状态。2、穿刺困难。患者由于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或因严重脱水、休克、恶病质等造成末梢循环差,静脉充盈不良,均可导致穿刺困难,采血时间延长,部分血液凝固,红细胞机械破坏,造成溶血。3、操作不当。操作者在采血部位消毒液未干的情况下即进行穿刺,或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太长,或在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使得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均可造成标本溶血。再一个,将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或混匀血液与抗凝剂的过程中动作过猛,造成红细胞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或血液注入试管时产生气泡,气泡表面张力减弱或放置一段时间干燥,造成红细胞破裂溶血。若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抽出的血液中因混有药液也会溶血。4、抽血器具不合格。临床上所用的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是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引起血标本溶血。若玻璃试管不干燥或不清洁也会造成溶血。抗凝试管中抗凝剂偏少也可导致溶血。5、存放、运送和分离不当。血标本采集好后未马上送检,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溶血。运送途中剧烈振荡致使红细胞撞击破裂而溶血。离心速度太快,也可导致溶血。

    要做到尽量避免溶血,关键需要相关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比如,医院相关部门应严格掌握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试管的进货渠道,杜绝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医疗单位。护士应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如抽血时要选好穿刺部位,待消毒液干燥后再穿刺;要沿着试管壁缓慢注入血液,不得将泡沫注入试管;遇到抽血困难的患者,扎止血带时间不可过长,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以防机械刺激造成溶血等等。输送人员在标本采集结束后应立即送检,运送过程中要防止血标本过度振荡。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妥善保存,处理标本时要掌握好恰当的离心速度和时间。

    可见,一份合格的标本不仅需要患者的配合,也需要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的严格重视与参与。相关医务人员应加强沟通和交流,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标本溶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vdoc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