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太旧了,请更新您的浏览器X

产业

“坠井男童”父亲声明未提出任何赔偿!谁在用谣言制造“医闹”?

来源:新京报   日期:2016-11-15   
“坠井男童”事件的发酵并未因救援结束而停止。10日以来,“家属追打救护车司机”、“高额索赔”的网络传言引起热议。

“坠井男童”事件的发酵并未因救援结束而停止。10日以来,“家属追打救护车司机”、“高额索赔”的网络传言引起热议。


13日上午,坠井男童聪聪姑姑联系新京报记者,并发布一份署名为“赵向阳”(聪聪父亲)的书面声明,称家属未授权任何人发布消息,对此次事故除了悲痛只有感谢。


聪聪家属发声回应谣言。家属供图


声明原文:


最近各大平台,媒体充斥着各种非官方消息。作为家属,正处在万分悲痛之中,无暇也不愿关注那些事情,没有时间发布任何信息。为了传播正能量,以正视听,特作以下声明:


1, 从救援开始至终,家属相信政府,从未发布也未授权任何人发布任何家属信息;


2, 孩子没了,家属万分悲痛!除了悲痛只有感谢;


3, 家属深感救援过程不易,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的大力援助与付出,家属万分感谢!


4,感谢党和各级政府领导,感谢直隶、蓝天等救援队和媒体,感谢蠡县医院及保定专家的积极抢救,感谢各界爱心人士,你们的爱心付出感动着我们;


5, 家属从没提出任何索赔,也从没打算提出任何所谓赔偿,外界信息皆为谣传;


6, 家属不会,也从来没想过用逝者获取任何东西;


7, 拜托各位,让逝者安宁,让生者舒心。


最后感谢蠡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界提供帮助的爱心团体和人士!感谢你们!


聪聪家属:赵向阳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11月10日晚,河北蠡县坠井男童聪聪被救出井,随后官方宣告其死亡消息。次日,家属将聪聪安葬。对于网络对过激行为和高价索赔的质疑,昨日聪聪亲属就此事表态“漫天谣言,已无法承受。”


昨日聪聪家属独家向新京报提供声明中称,近来各大平台和媒体充斥着各种非官方消息,家属正处在悲痛之中,无暇也不愿关注那些事情。


用谣言制造“医闹”是另一种“闹”


历经107小时的大营救后,保定蠡县坠井男童仍不治,让不少人如陷涕泪之谷。可就在人们还没得及从悲伤、对“废井吃人”悲剧的反思中抽身之际,网传男童家属“刚跪下感恩,转过头就成医闹打120司机”的消息,又在舆论场炸开锅。


很多人对男童家属从同情到愤慨的情绪转折,显然是受了某些医疗自媒体的引导。它们在呈现此事时,直指男童家属是“医闹”,称其在男童被宣布死亡后质疑医院延误抢救时间,故而“闹医院”,并在标题中用上了“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南郭先生与狼”等字眼。在网上,还有男童家属向医院索赔200万的“料”被爆出。但今天上午,男童父亲联系新京报,首度发布声明,称感谢医院,家属从没提出任何赔偿。


这起事件的走向,让人挺遗憾。从单方面渲染患者的“无厘头”过激行为到造谣其索赔,都是为了坐实其“医闹”名头。当家属方的情绪失控遇上那些“医闹”指控,它除了激化矛盾,除了用社会互耗式悲剧冲淡男童离世悲剧的反思价值,别无意义。到头来,只会让不明真相者于偏听中,对准臆想的靶子扔道德飞镖,也让悲恸者更悲恸。


▲营救现场航拍图。事故现场有140余台作业车辆、500名救援人员参与救援。新京报记者 张建斌 摄


在此事上,若依照那些医疗类公号的说法,男童家属对救援者从下跪到“取闹”,前后确实极具反差。这类360°反转的剧情,向来极具舆情冲击力;更何况剧情讲的还是“背恩弃义”,后者分明就是启动道德义愤“发动机”的按钮。


可媒体报道给出的许多细节性信息,会让很多人看到另一面。所谓家属的“医闹”行为,分明就是断章取义,片面传播事实。


澎湃新闻提到,男童父亲告诉在场记者,孩子应该先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并质疑孩子救出来抬上救护车后,为何会直接送至火葬场。他说,车开到火葬场后,他才发现不对劲,后上前制止司机,让其开车掉头去往医院。而蠡县医院也证实了,家属对救护车司机将男童送火葬场有异议。



男童被抬上救护车


毋庸置疑,男童家属对120司机有“过激行为”,无论如何都不妥——哪怕身处丧孩之痛的他们悲伤难抑,有过激做法都不应该。


但评判其过激行为时,也不能忽略那些嵌套在因果链里的细节,很多纠纷就是在各种细节的撩拨下激化而成的,而非没有预热就开始的剑拔弩张。罔顾这些细节,极易让立在偏颇的“事实地基”上的是非判断,也跟着偏颇。


对家属而言,在男童被宣布死后仍抱有再抢救的希望,是“无法接受亲属死亡”反应的直观映射,“有1分希望尽100分努力,1分希望都没有也要尽努力”的心态当然难言理智,可又挺正常。很多医院顾虑到患者家属听到死讯后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失控,也会再抢救,这也是让其努力劝说亲人接受死亡现实的常见方式。在这细节上的处理欠妥,如未加协商就直接拉到火葬场,容易对情绪不稳定的家属构成刺激。


说这些,不是为了给家属方的过激辩解,也并非厘清主因次因以划定各方责任,而是想说,该事件中的问题,没很多人想象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那么单薄,多了解那些真相、伏线、细节,才能支撑起我们对复杂是非的认知。



回填救援现场



当那些医疗公号着力渲染此事,给男童家属贴上“医闹”标签时,他们所为,其实才是在“闹事”。它们无意于平息、解决问题,而是在撩拨群际仇视,用“医闹”词眼激化矛盾:有怀疑没啥,可带着渲染仇恨、对立的语气,却很坏。


尤其是造谣男童家属向医院索赔200万,无异于“没医闹创造‘医闹’也要黑”,究其意图,是想聚拢更多对准家属方的火力。但这在抹黑家属的同时,更会给本不大的摩擦火上浇油,让问题恶化。


眼下医疗领域“抱团”现象常见,抱团是弱势的表征,正因如此,很多医疗自媒体成了医护群体抱团发声的平台。可抱团归抱团,有些自媒体不能总抱持“受害者心态”,对那些可互谅的摩擦一点就炸,动辄扩大为医患两个群体的尖锐对立,营造紧张对峙的氛围。


毕竟,对那些并不极端、极易化解的冲突,着力涵养彼此包容、依法止争的环境,而不是激化矛盾,才是整个社会该做的——这不是什么“圣母婊”立场,而是不让族群撕裂扩大化的应有之举。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vdoc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