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益新院士履新 曾经的聚焦点或成未来发力点
来源:健康界
日期:2017-03-10
3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更新“领导信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自2017年2月起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
3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更新“领导信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自2017年2月起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
翻阅这位“60后”、国家卫生计生委现任最年轻副主任的履历,健康界发现,曾益新曾担任医院院长、医学院校长等多个职位,围绕医改发表过诸多见解,也开展过琳琅满目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在全科医师培养和强基层方面颇具创新。
健康界试图梳理曾益新过往的见解和行动,或许折射他未来的施政着力点。
谈全科医生:结构性缺陷形势严峻
2016年5月,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提到曾益新的观点,我国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成为我国医疗体系大厦的结构性缺陷,“金字塔”塔基不稳,做不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医院战时状态”的问题。
他还分析,基层全科医生不足,与基层医师岗位的吸引力不强密切相关。他们的待遇偏低,远低于大医院的同行,生活与工作环境差,职称晋升难。医学院毕业生参加全科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后下基层也不够踊跃。“更严峻的是,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后,新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原来在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日趋老化,一些人退出了岗位;上级医院的扩张,又‘虹吸’走了一部分优秀分子。”
事实上,与强基层息息相关的是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培养,只有基层能够“接得住”,患者才会“愿意去”,后面的社区首诊的分级诊疗等才能水到渠成。
正因为如此,发表上述观点前3个月,即2016年2月,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成立,曾益新出任主任委员。成立会上,他指出该专家委员会的定位是:为国家提供全科医生教育培训相关的政策咨询和建议;研究制定全科医生培训的基地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学员培训方案和考核方案;组织培训基地的复审和全科医师培训的其他事宜。
谈强基层:关注“人”的因素
“强基层”一直是医改的工作重点,刚刚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便提及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几年,我国围绕“强基层”取得显而易见的成效,同时也有不少待解要题。“国家在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硬件建设上进行重点投入,但软件‘人’的变化相对较小。”曾益新曾经表示,基层需要的是全科医生,而如何创造一个合理的机制,吸引全科医生到基层安心工作,将患者留在基层是关键所在。
“这需要建设一系列新的机制,比如薪酬体系、职业发展空间、社会地位认可等等,把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人’身上,让医学院的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去,才能让全科医生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曾益新在一次受访时称。
谈社会办医:高端多元化需求留给社会资源
近年来,社会资本办医利好政策频频,从放宽准入条件,到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政府对社会办医一直持鼓励态度。
事实上,曾益新也是鼓励社会办医的支持者。他在多个场合表达过看法,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政府系统的医院应该保障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强调公平和基本,让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到,一些高端的多元化需求则可以通过其他医疗资源来满足,这部分空间可以留给社会资源来办。
谈医保:所有资金都“入池”
2015年,曾益新在一次受访时谈到,医保有三大职责——筹资、制定政策和规定、监管。当时在他看来,筹资执行得比较好,但后两个职能暂时还未充分发挥。
而且,他指出,“筹集资金就是分担风险,但是有的保险存在个人和家庭账户,变成储蓄型保险了,我认为应取消个人账户,所有的资金都‘入池’,风险共同承担,发挥医保的社会互助功能。”
在此基础上,他给“医保定规矩”建言,比如,基层可以按人头付费,以人群的健康水平作为考核指标;大医院可以按病种付费,并有详细的诊疗规范。保险应该鼓励医生去“捡钉子”,引导大家去做预防、去管理健康、控制慢性病发展。
除此之外,在监管上,保险公司应该有专业化的监管队伍,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防止医院过度医疗、或者偷工减料。
谈商保:反感“单一病种”的商业保险
针对目前商业保险市场上众多专门为某一种疾病设置的保险,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保险,曾益新曾经表示并不看好:“我本人非常反感针对某一个病种的商业保险。”
他进一步解释说,慢性疾病的特点是一人多病,一病多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老年人口平均每人同时患有9种疾病,并且这9种疾病互相关联在一起,不可能让被保险人分别买9种不同的疾病保险,他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健康管理,生硬把保险分拆成糖尿病保险、高血压保险等,完全不符合医学规律。
因此,他认为商业保险公司必须遵循医学规律,从被保险人的诉求出发设计险种,而不是从经济学角度。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vdoc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