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太旧了,请更新您的浏览器X
肿瘤
2017年1月7日,“2017北方乳腺癌沙龙暨2016乳腺癌治疗进展年度回顾”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和解放军307医院江泽飞教授作为本次会议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北大人民医院张嘉庆教授和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斌教授担任荣誉主席。
“北方乳腺癌沙龙”已成立十余载,见证了十多年来乳腺癌诊疗的进步和变化,本次会议围绕精准医疗时代下,过去一年内全世界乳腺癌领域在手术治疗、早期治疗、晚期治疗及转化医学等方面的重要进展,为参会人员提供了绝佳的学术年度回顾和新年展望。
乳腺外科
本次会议学术报告的开场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刘荫华教授带来的《精准医疗时代外科的争议与思考—AJCC第八版乳腺癌分期更新解读》。AJCC癌症分期系统是诊疗的基础,而第八版分期提出继续搭建从群体到个体的桥梁。
刘荫华教授
新版分期依旧坚持解剖学分期的基础,并增加了预后分期。预后分期包括了组织学分级,HER2状态、ER/PR,推荐了Oncotype DX等基因检测。刘教授梳理了AJCC分期的演化历程,针对新版乳腺癌分期和老版本做了细致的对比和分析,对现在热门的基因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提出了“冷思考”。
转化医学
在转化医学主题下,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宋尔卫教授为大家带来了《2016中国乳腺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在报告中,宋教授介绍了一些由中国学者完成,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有关乳腺癌发生、耐药和转移的转化医学研究,包括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和microRNA等领域。
宋尔卫教授
另外,宋教授也分享了他的研究团队在乳腺癌干细胞和乳腺癌miRNA预测模型方面的研究经验和最新成果,提出了应该做符合中国人特点的基因模型,以预测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复发风险。
早期乳腺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王殊教授带来了《2016早期乳腺癌治疗年度回顾》专题报告。王教授从国内外女性乳腺癌流行病学差异讲起,回顾了早期筛查方面的重要临床研究。其中超声在早期筛查中可能更适合中国女性,但目前还缺乏高质量的数据。
王殊教授
在基因易感性方面,BRCA1/2耳熟能详,随着检测技术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发现和证实与乳腺癌密切相关。而在治疗方面,王教授从靶向、内分泌、手术等角度总结了过去一年的进展。
晚期乳腺癌和分子靶向
晚期乳腺癌可谓是乳腺癌进展中最重要话题之一。与王殊教授对应,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张频教授带来了《2016晚期乳腺癌治疗年度回顾》。张教授结合刚刚结束的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根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介绍了相关治疗进展。她指出,过去一年,晚期乳腺癌的最大进步应该是ER阳性HER2阴性亚型,包括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mTOR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而自主研发的埃博霉素类似物UTD1也可能成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张频教授
分子靶向治疗一直走在肿瘤治疗的最前沿,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殷咏梅教授带来了《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殷教授从经典的抗HER2治疗讲起,结合其他治疗手段,系统阐述了乳腺癌分子靶向的治疗和未来展望。
殷咏梅教授
热点问题
过去一年,全世界乳腺癌诊疗领域进展众多,但也有很多问题仍待解决。作为会议压轴,解放军307医院江泽飞教授带来了《2016乳腺癌诊疗若干热点问题再思考》。江教授从2016年国内外热点和医疗事件,到如火如荼的精准医学都进行了风趣幽默的点评。
江教授指出,精准医学在肿瘤中不仅仅体现为靶向用药,围绕乳腺癌诊疗的全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往传统的化疗,手术,甚至辅助抗肿瘤治疗都在向精准和个体化发展。
江泽飞教授
基因检测未来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不能急于否定它的价值,但也不能对其抱有过度的期望。而淋巴数目、肿瘤大小、HER2/ER阴阳、Ki67高低、分化程度依然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指标。
江教授的点评分析妙语连珠,将一个个热点问题串了起来,引发现场的专家学者和参会人员的思考和共鸣。
参会人员
通过十几个年头的不懈努力,“北方乳腺癌沙龙”已然成为国内乳腺病学术交流的一张名片。向前展望,CSCO乳腺癌高峰论坛将在2017年4月召开,让我们共同期待4月的乳腺癌盛会!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vdoc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