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太旧了,请更新您的浏览器X

心血管

ESC 2016开幕式全景丨条条心路通罗马——葛均波院士、陈韵岱教授共同解读开幕演讲《心脏与艺术》

来源:《门诊》杂志   日期:2017-01-05   
罗马,有着2700多年的建城史。西谚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地时间2016年8月27日,欧洲心脏病学大会在罗马召开。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心血管病学专家,用自己的学术语言与全球对接,让条条心路通向罗马,再从罗马传向全球各个角落。《门诊》杂志带您回顾开幕式的壮丽、深邃与无尽畅想。



罗马,有着2700多年的建城史。西谚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地时间2016年8月27日,欧洲心脏病学大会在罗马召开。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心血管病学专家,用自己的学术语言与全球对接,让条条心路通向罗马,再从罗马传向全球各个角落。《门诊》杂志带您回顾开幕式的壮丽、深邃与无尽畅想。


Fausto Pinto: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我们该做些什么?


首先,ESC2016大会主席Fausto Pinto教授倡议全场起立,为8月24日凌晨在罗马地震中遭遇不幸的人们寄以哀思。天灾的不可预测让人因无力而悲伤,但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却并非无迹可寻。Pinto教授的致辞正是从欧洲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的趋势而展开。


从性别差异来看,2016年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的调查显示男性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比40%,而女性则为49%。心血管疾病作为第一死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女性更是首当其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5年发表的健康指数显示,大部分国家1990~2013年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幅增加。与2000年相比,2013年OECD各国成人吸烟比例有所下降,这点离不开学术组织的呼吁与公益组织的推动。2012年NEJM发表的一篇文章回顾了1954~2009年所有与心血管疾病死亡下降有关的科学进展(图1),从中可以发现,良好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救治手段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为此,欧洲统计局(EUROSTAT)在2013年的新闻声明中指出,在欧洲75岁以下人群死亡率为33.7%,而其中1/3的死亡人群完全可以通过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指导下得以避免。



美国TFAH和RWJF基金会2013年发表的声明分析了人群健康因素,50%取决于饮食控制、运动、医学知识教育等,另各有20%取决于基因和环境,仅10%与医疗保健水平相关;但反观健康方面的支出,高达88%用于医学服务,健康生活方式的支出仅占4%。预计到2040年,欧洲各国在健康方面的开支将不断上升,个别国家甚至可能占总GDP的26.6%。显然,在医疗模式方面的改革将极大影响患者乃至国家的命运。


希波克拉底曾经说:“我将以我的能力和判断,遵守为患者谋利益之信条,不伤害任何人。”那么,一代代心血管病学专家已经改变了人类的健康,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未来还有哪些挑战?作为学术组织或是行业协会又应如何提供助力?就在2016年7月29日~8月4日的一周里,有20项临床新药开发进入新的阶段,但无一个是心血管疾病药物。对于每一个心血管专科医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接下来,Pinto教授全面介绍了ESC针对这些问题所开展的工作,无论是指南、临床研究、继续教育、临床改进项目、青年医师培养等,都有着细致而全面的设计。Pinto教授以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总结:“Happiness is the meaning and the purpose of life, the whole aim and end of human existence.(幸福是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亦是整个人类存在的目标)”对了,在罗马怎么可以没有意大利诗人但丁?他说过:“The secret of getting things done is to act.”的确是这样,将事情达成的秘诀就在于行动。



Geneviève Derumeaux:别样的ESC2016


ESC学术委员会主席Geneviève Derumeaux教授介绍了本次大会的亮点与各项数据。来自五大洲31,555名心血管专业人士注册参加本次会议;大会共采用了106个国家与地区的医师投稿,包括11,139篇摘要和205篇hotlines;58个国家与地区的1522名心血管病学专家将共同参与530个Sessions。无论是人数、规模、学术内容,ESC可谓全世界最大的心血管领域学术盛会。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为Committee coordinators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且通过ESC 2016 APP、Online TV Channel等渠道传递给所有现场和远方的心血管医师。此外,ESC还特别设置了“A day with the legends、Meet the Heart Team、Basic Science Networking Event”等专场环节,无论是会场还是Post Area都有不同的精彩内容。2016年ESC最新房颤指南、心衰指南、预防指南、血脂指南、心脏肿瘤指南等也将在会上公布并展开解读讨论。Geneviève Derumeaux教授最后寄语,希望每一位参会者均能获得经验、知识和技能,从ESC会上取得新的改变,带给你的心脏团队以及每一个患者。




Francis Wells:心脏与艺术


来自剑桥大学帕普沃思医院(Papworth Hospital)的心血管病学专家Francis Wells教授应邀出席ESC大会开幕式并分享主题演讲:心脏与艺术。Francis Wells教授首先通过数张图片清晰地展现出艺术表现下的心脏,以及心脏病学影像的艺术表达(图2~图5)。


谈到艺术,不得不谈到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然而有多少人知道,他对于心脏瓣膜的贡献改变了人类的医学史,他对心脏的动脉瓣的研究领先了世界四百多年。16世纪时,随着心脏解剖的深入,人们已经了解到心脏四个腔、心脏血管、动脉硬化等医学生理知识。而达芬奇的核心贡献在于发现了心脏瓣膜开合的机理。目前人工心脏膜瓣设计就是由达芬奇提出的理论所诞生。1968年,英国剑桥大学的BJBELLHOUSE 在Nature上发表了3篇关于心脏瓣膜的学术论文(图6),而唯一的引用文献正是达芬奇在公元16世纪时的笔记手稿。(至今这份珍贵的手稿仍留存于世,并且上有FBI特工不慎留下的指纹……话说英国专家演讲里调侃美国人似乎是每次必有的保留节目)。另外,这篇经典的心脏瓣膜论文大部分内容都是数学论证,以致于作者声明请不要让不懂得高等数学的专家进行同行评议。这又勾到了另一个有趣的主题:医学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美学,而美学的尽头,则又通向了医学。


Francis Wells教授作为全球心脏手术领域的权威,也是在2007年根据达芬奇的笔记对现有的心脏瓣膜术式进行改良,使得血液回流更少,口径更大,并允许患者手术后做剧烈运动。那么多年过去了,无数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与医师不仅受惠于一位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并仍然从中汲取新的知识和力量。这就是心脏,这就是艺术。


Wells教授评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达芬奇只能属于文艺复兴时代。因为在那个时代,科学家、艺术家与工程师还没分家。作为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达芬奇不仅有着丰富的知识,更可贵的是还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跟观察力,而这在今天的医学研究中己经越来越少见了。演讲的最后,Wells教授引用《贵妇人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作者亨利·詹姆斯的名句结尾:“Never say you know the last word about any human heart!”



葛均波院士、陈韵岱教授点评开幕式与主题演讲


我刊在ESC开幕式后有幸采访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以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秘书长陈韵岱教授。请两位专家在现场为我们解读ESC开幕式及主题演讲的精彩内涵以及对我国心血管病工作的启发。


葛均波院士表示,ESC在近20年的发展可谓一个医学学术组织的成功典范。尤其令人瞩目的是,ESC大会主席Pinto教授将主题发言围绕流行病学展开。这提醒我们作为临床医师,始终需要心系广大的患者人群,去分析、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从Pinto教授分享的数据可以看到,心血管疾病防控局势在欧洲也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核心究竟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借助行业组织的力量去影响政策制订者和广大民众。这点值得我们国内同道深思。


谈及今年ESC的主题“心脏与艺术”,葛均波院士表示罗马是一座拥有两千年文明史的城市。这座雄城仿佛一个没有围墙和屋顶的超大型博物馆。随处可见不同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和民间艺术家。这样的环境既孕育了达芬奇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也将这一基因植入到广泛的民间。艺术修养或许并不是评价一个临床医师的参数,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主题演讲中艺术与医学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年轻的医学人才多接受艺术的熏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对于医学创新很有帮助。总之,ESC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也期待随着CSC与ESC继续深入合作,能够将更多先进理念和方法与中国相结合,带给中国患者更多获益。


陈韵岱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方医学与西方艺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正如Francis Wells教授所说,在那个时代,科学家、艺术家与工程师还没分家。精密的工程需求催生了数学、物理、化学当然也包括医学的进步。因此西方医学以此为基础生发并始终与现代科学的进步相伴成长。反观我们中国,其实我国传统医学也和我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的底蕴与传承有着非常深厚的内核。然而由于缺乏在这方面的挖掘,所以并没能树立起像ESC2016“心脏与艺术”这样高水平的主题。这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激励,对于心脏病学仍然有太多未知的内容。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向今年ESC Gold Medals获得者之一、TAVI手术拓荒者Alain Cribier教授学习,不断突破自己。同时,我们也应该挖掘自己国家的潜力,更好地将中国心血管病学事业融入世界,与全球同道一起改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未来。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vdoc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