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太旧了,请更新您的浏览器X
心血管
中国人群与欧洲人群存在很多的不同,指南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的抗血小板推荐也有差异。2013年美国ACCF/AHA指南推荐,氯吡格雷是PCI患者及溶栓患者的I类推荐P2Y12抑制剂,2015年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STEMI指南也将氯吡格雷作为了I A类推荐;两指南还将替格瑞洛作为了STEMI患者PCI和溶栓的I类推荐。2014年AHA/ACC指南和2015年ESC指南将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作为了NSTE-ACS患者的I B级推荐。中国指南的推荐基本与美国与欧洲指南相似。
研究证据
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时,医生需关注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所有患者均应在治疗前进行出血风险评估(I类推荐),多种因素均可影响患者的出血风险。抗血小板治疗的焦点已经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减少缺血事件变为了避免过度出血。一方面,亚裔ACS/PCI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更多,但是缺血风险与白人相似甚至更低,即亚裔ACS患者存在高血小板反应性(HPR)和低缺血风险的现象。来自美国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CathPCI注册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亚洲PCI患者死亡风险显著低于白种人,死亡或心梗风险显著低于或类似于白种人。一项日本注册研究显示,亚裔PCI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明显低于白种人。此外,亚洲患者的BMI低于欧美患者,这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亚裔ACS/PCI患者缺血/出血风险特点不同于白种人,抗血小板治疗窗应右移,以减少出血风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了多种P2Y12受体抑制剂,例如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基于众多的研究证据,氯吡格雷可以作为STEMI或非STEMI患者、溶栓治疗或PCI、甚至是保守治疗患者的一线用药。2014年ACC会议热点EUROMAX研究发现,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及普拉格雷的治疗效果相当,且出血风险偏低,受试者包括了高龄、女性、PCI及保守治疗患者。替格瑞洛与普拉格雷组的大出血、小出血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
PHILO研究(n=801)对比了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亚裔ACS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发现,替格瑞洛发生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心梗[无症状心梗除外]、卒中)的相对风险高于氯吡格雷(9.0% vs 6.3%)。韩国KAMIR-NIH注册研究对比了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与氯吡格雷的短期疗效,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更佳。由此可见,虽然替格瑞洛等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在欧美人群中的抗缺血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但新型药物与氯吡格雷在东亚人群中的疗效相当,且氯吡格雷在亚洲人群中相关的出血风险更低。为此,2014年世界心脏联盟(WHF)制定了《东亚ACS/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专家共识》,该共识提出了解决东亚ACS患者临床研究实践的发展趋势和建议,强调了未来研究需求和方向,推荐东亚的ACS/PCI患者首选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作为双抗治疗方案。
中国人的抗血小板策略
由于亚洲/中国人群体质的特殊性,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不同于白种人。数据显示,同剂量的噻吩吡啶药物在亚洲人群肝脏代谢出更多的活性成分,并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更大的抑制。
美国夏威夷大学多中心分析了1983例急性心梗患者在常规治疗情况下的出血情况,发现1040例亚太(中、日、韩)患者在接受更弱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下,依然比627例欧美人种患者高出一倍的需干预出血事件(12.7% vs 6.3%)。因此,亚太人种可能是一种新的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因素。PEGASUS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基础上替格瑞洛60 mg组和90 mg组均显著增加TIMI大出血和小出血风险。COMMIT/CCS-2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基础上氯吡格雷显著降低中国STEMI患者的缺血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所有的ACS患者均应接受全程、规范化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亚太人群与欧美人群的不同。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vdoc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