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太旧了,请更新您的浏览器X

心血管

国家“十三五课”题组发布我国首份《高血压生物钟大数据报告》

来源:生物谷   日期:2017-12-15   
12月9日“第二届华夏互联网+高血压峰会”现场,国家“十三五”慢病管理重大专项课题组组长、康康血压总裁周恒发布了我国首份《高血压生物钟大数据报告》,引发百余名出席专家的关注与热议。
       12月9日“第二届华夏互联网+高血压峰会”现场,国家“十三五”慢病管理重大专项课题组组长、康康血压总裁周恒发布了我国首份《高血压生物钟大数据报告》,引发百余名出席专家的关注与热议。

        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高度一致

        201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被授予了三位研究人体昼夜节律的遗传学家,诺贝尔委员会官方新闻称:他们的工作窥探了生物钟的秘密,并解释了其工作原理以及生物钟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的重要性。当生物钟遭到破坏,健康就会遭到严重破坏,我们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周恒表示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大数据,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人体血压生物钟的波动规律,并且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揭示的人体生物钟昼夜节律高度一致。基于大数据的血压生物钟对于推动精准化的高血压诊疗、提升高血压防治的质量、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据记者了解,此次《高血压生物钟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样本构成为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报告样本量数万份,每份动态血压数据采样≥27次,其中白天≥20次,夜间≥7次,以下是报告精华摘要。

        大数据揭示血压昼夜节律波动规律,对于指导患者科学治疗意义重大

        报告显示:

        收缩压血压值在早晨5:00-7:00上升速度较快——从131 mmHg上升到135mmHg。

        在傍晚18:00 -19:00之间,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达139 mmHg。

        在凌晨1:00-3:00和下午13:00左右分别有一个低谷——可能与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午休习惯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周恒指出大数据所揭示的血压昼夜节律波动规律,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合适的时间、服用适合的药物治疗、采取适合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意义重大。

        报告揭示“血压季节节律”波动规律

        1月-12月份平均收缩压统计显示:6月份的平均收缩压处于全年的最低值(131.7mmHg),而10月份的平均收缩压达到全年的最高值(135.8mmHg),这与季节的交替带来的温度剧烈变化息息相关。在季节更替时,更加需要高血压患者及家庭医生注意血压波动对健康带来的影响。

        血压分型维度统计显示:反杓型血压平均比例高达36.7%

        一天中人的正常血压呈杓型曲线,白天高晚上低,呈现“双蜂一谷”的昼夜节律。

        报告显示:全年平均血压为正常杓型的比例仅占20%左右,反杓型比例却占高达36.7%。其中6月-9月反杓型占比最高,超过40%,可见目前国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生物钟是被严重破坏的,夜间高血压严重不达标,希望这一现象能够引起学术界、业界、政府和高血压患者的高度重视。

        60%以上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不达标

        报告显示:1月-12月的夜间血压平均不达标比例高达62.6%,平均达标率仅有37.4%。其中6月、7月夜间血压不达标比例处于全年最高都在65%以上。

        据高血压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Hypertension》报道夜间血压每增加5%,心血管风险增加20%。在高血压诊治过程中,夜间血压存在管理盲区或治疗方案的不足,夜间高血压,更需要引起患者、专家的重视。

        从循证研究走向循证循效研究的科研时代到来

        周恒表示,发布此次大数据报告希望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康康血压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发掘出更多可能的成果,例如从患者的区域海拔分布、药物的疗效、靶器官并发症、四季温度的变化,以及雾霾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多维度地去分析、挖掘更多的生物钟相关指标、数据的价值,从而达到通过互联网+设备积攒数据,帮助专家更多、更好地出成果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互联网+设备的价值。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vdoc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