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太旧了,请更新您的浏览器X

神经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日期:2017-02-24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2010年Montes等报告,美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 d病死率为35%~50%,其中半数死于发病前几天。

 

文献报道过多种自制工作鞘,其中不锈钢套筒状较多,其明显缺点是管壁不透明,不能实时观察残余血肿及颅内周边解剖关系的情况。后逐渐发展为透明工作通道,其优点是可以清晰的看到通道旁脑组织的情况,减少对周边脑组织的损伤。

 

2.椭圆形及圆形透明工作通道:

 

目前商品化的工作通道主要以透明的椭圆形和圆形2种工作通道为主。椭圆形工作通道上下直径不同,手术操作空间相对局限。

 

3.工作通道直径的变化:

 

由于手术方法包括"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内镜通道的直径从6~8 mm到10~16 mm不等。随着工作通道直径的增加,手术器械在工作通道内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使手术操作更加灵活,手术过程更加顺利。徐永革等报道应用16 mm×5 mm工作通道清除颅内血肿取得良好疗效。

 

4."双腔"工作通道:

 

在直径11~16 mm不等的"单腔"透明工作通道,存在手术器械相互干扰,影响操作的缺点。学者不断探索新的工作通道,既能减少器械相互干扰,方便手术操作,又不增加脑组织的创伤。Bergsneider 2007年根据"双孔"腹腔镜的原理,利用前、后两个不同的骨孔容纳各自的工作通道,使内镜与手术器械分隔,进行颅内病变的切除。虽然达到了避免手术器械相互干扰的目的,但开2个骨孔置入2个独立的工作通道对脑组织损伤较大。

 

Masuda等2012年利用同一个骨孔,放置2个独立的直径为6.8 mm的工作通道,利用神经内镜成功进行1例颅内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切除手术。薛鹏等根据"单孔"腹腔镜的原理,将单个工作通道进行分隔,制成"双腔"工作通道。"小腔"直径6.5 mm,容纳神经内镜;"大腔"直径14 mm,容纳双极和吸引器。这样不仅能够限制内镜的活动,防止器械相互干扰,同时充分利用空间,扩大了双极和吸引器的活动范围,使手术进行地更加顺利。薛鹏等利用双腔工作通道进行7例高血压脑出血清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理想,其中GOS评分2分1例、3分3例、4分3例。

 

四、内镜的优缺点

 

1.内镜手术的优点:

 

(1)皮层造瘘较小,对血肿周边脑组织损伤较小。(2)手术视角大:内镜有0°、30°、45°、70°等不同角度,可多视角观察及"绕角观察",扩大了手术视角,从而可以弥补手术显微镜视野不足的缺点。(3)直视下清除第三脑室和丘脑等深部血肿,缩短脑室外引流时间,减少术后脑积水、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2.内镜手术的缺点:

 

虽然内镜成像质量逐渐提高,但由于为二维图像,缺乏立体感,"鱼眼效应"易造成错觉,在精细成像方面效果比显微镜差;而且其操作空间狭小,出血后止血较困难。

 

五、手术注意事项

 

内镜手术的注意事项:(1)由于内镜视野小、无立体感、"鱼眼效应"易造成错觉,手术过程中重视解剖标志点的识别,利于手术辨认方向。(2)使用内镜清除血肿时,术野镜头易被血液模糊,建议使用冲洗套管,反复用温水冲洗。(3)血肿清除时,要不断变换工作通道的方向进行血肿腔的观察。清除血肿时要保证在血肿腔内进行。(4)对于第三、四脑室铸型的脑室出血,直视下清除第三脑室内血肿时应同时将引流管通过"室间孔"放置在第三脑室中,便于第四脑室血肿的彻底引流。(5)出血的处理:内镜下止血较为困难,小动脉出血时,应在吸引器配合下看清出血点再电凝止血,切忌在看不清出血点的情况下盲目烧灼血肿腔壁;静脉出血则压迫为主。(6)内镜脑出血清除手术中要不断变换内镜的方向和深浅,应用内镜支持臂不利于随时调整内镜;同时支持臂固定内镜位置靠近工作通道上口,干扰手术操作,因此提倡助手持内镜。内镜手术操作精细,故建议操作时术者和助手都需要应用托手架,利于手术操作。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疗效确切,融合了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点,既能清除血肿,又能减小创伤,符合微创的原则,为显微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随着神经内镜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神经内镜将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优势。

 

来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年第15卷第4期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vdoctor@126.com)。